
所以,和宝宝接触时间最长的妈妈们,尤其要注意当宝宝在身边时和其他成年人说话的方式。
露妈认为,家长们不该用“娃娃语”说话,应该用标准的语言,这样才会有助于宝宝语言能力的培养。如果妈妈们一直有使用“娃娃语”,跟宝宝说话,那么当宝宝听到别人的标准语言时,必须在脑中进行转换和再次记忆,这对于宝宝和妈妈来说都非常麻烦,而且这无形中拉长了宝宝学习说话的时间。
在宝宝学习语言的黄金期,父母要尽量留心使用“标准的语言”,这样才能真正通过日常会话的影响,帮宝宝更快地学会说话。
怎么用“标准的语言”和宝宝说话,取代“娃娃语”呢?
刚出生不久的宝宝
宝妈宝爸一开始就要使用标准的语言(能尽量多的使用普通话和英语交流是最好的了)。这样,才能给到宝宝良好的语言环境。关于如何培养宝宝语言能力,推荐妈妈们查看文章《什么时候教孩子语言合适,怎么教?》。
常令妈妈们困扰的是,宝宝们已经习惯了“娃娃语”,怎么办呢?
赶快对宝宝进行“标准语言”的改造训练吧,每当宝宝说“饭饭”、 “滴滴”……时,妈妈就要看着宝宝,认真地用标准语言回应他“宝宝想吃‘饭’啦?” “宝宝想去看‘汽车’啊?”通过这样的形式,纠正宝宝的“娃娃语”,让他记住“正确的语言”。
如果恰巧在吃饭,那就指着饭桌上的饭菜,在宝宝能看到的情况下说出正确的叫法让他记忆,这样纠正会更有效果。
但是,一定要记住,不要因为急着提醒宝宝,就用:“错了!这不是‘饭饭’,是饭!”的方式跟宝宝说话。要营造出和宝宝一起学习的氛围,让宝宝和你产生共鸣。
不仅是“娃娃语”,如果宝宝学会的是爸爸妈妈间使用的“非标准语”和说话方式,都要及时地对宝宝进行纠正,一定要让宝宝学习标准的语言。
观察妈妈的口形,通过视觉和听觉的体验有效学习
妈妈们在会话过程中纠正宝宝语言的时候,如果能够在方法上多花一些心思,肯定会收到更好的成效。例如,在教词语的时候,可以刻意提高声音拖长声调进行强调。给喝水的时候:“宝宝喝水”,就可以拖长‘喝水’,同时让宝宝看到妈妈发音时的口形变化。这样,就可以充分调动宝宝的听觉和视觉帮他学习。经过这种全方位的反复刺激,宝宝自然会在无意识中牢牢记住。
露妈说(国家高级育婴师)
<推荐阅读>
